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2025教研项目
发布者:陶子韬  发布日期:2025-08-01 查看:113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7-01至2025-10-08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基于“书院+学院”大学科厚情怀“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 漆昌柱 | 校领导 |
2 |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 岑海兵 | 外国语学院 |
3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 张万举 | 李时珍中医药学院 |
4 | 面向临空产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 李智 | 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
5 | 经济管理类专业新文科建设实践 | 马迎霜 | 商学院 |
6 | 新师范背景下的《测量地图学》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践 | 黄勇奇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7 |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一流专业改造提升的创新与实践 | 黄克斌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8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高素质英语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岑海兵 | 外国语学院 |
9 | 跨学科多维协同的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 袁朝辉 | 美术学院 |
10 | 守正创新:新文科建设中的地方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 陈志平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11 | 新文科背景下法学(社会治理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华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2 | AI赋能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程云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3 | 育教师胜任力,建设专业金课——以湖北省一流课程《视听语言》建设为例 | 汪少明 | 传媒与影视学院 |
14 | 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研制 | 邵建设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15 | “六双”驱动 培养“名师取向 地方特色”教育硕士的探索与实践 | 林永希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6 |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材、教学、育人一体化研究 | 刘燕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17 | 新课标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 | 朱俊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8 |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中学英语作业设计 | 张萍 | 外国语学院 |
19 | “双减 ”背景下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实践研究 | 晁岳春 | 体育学院 |
20 | 馆校合作视角下鄂东地区中学地理教师与教学资源协同发展研究 | 邓利欢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21 | 英语话剧表演对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研究——以黄冈市东坡小学为例 | 於银梅 | 外国语学院 |
22 | “健康素养”视域下的新媒体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 陶爽 | 体育学院 |
23 | 黄州东坡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邹焱萍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24 | 基于Praat的初中英语语音研究 | 占晓燕 | 外国语学院 |
25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创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张志勇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26 |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研究 | 李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7 | 法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新路径分析---基于法理学的“引领、反思与拓展”功能 | 刘曼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28 |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的研究 | 杨海如 | 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
29 |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以《建筑设备工程》课程为例 | 钟文慧 | 建筑工程学院 |
30 | 基于实践智慧生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贺慧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31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女教师魅力提升研究 | 董礼芬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2 | 开放智慧学境中全景信息融合计算及评测机制探索与实施 | 姜国松 | 计算机学院 |
33 | 新时代《日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 张丽芳 | 外国语学院 |
34 | 新工科建设视域下地方师范院校电气工程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徐纯辉 | 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
35 | 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深度融合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 陶莎 | 美术学院 |
36 |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CPS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研究——以《公共关系》为例 | 阮婧 | 商学院 |
37 |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文学类课程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 吴作奎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38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 李雪娇 | 化学化工学院 |
39 |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全周期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 沈峻峰 | 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 |
40 | “OBE理念+课程思政”双向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 | 柯晶琳 | 商学院 |
41 |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 孔雯 | 化学化工学院 |
42 | 基于CSE评价模式的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 | 高艳静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43 |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以《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为例 | 于海平 | 计算机学院 |
44 | 从“撕辨”到“思辨”三翻五评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张薇薇 | 外国语学院 |
45 | 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 刘亚玲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46 | 地方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 李平衡 | 商学院 |
47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探究与重构 | 王丹 | 建筑工程学院 |
48 | 一主线、双融合、三递进——机械类大学生职业岗位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 张文俊 | 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
49 |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校生物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 | 肖云丽 | 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 |
50 | 师范认证理念下地方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 江芹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51 | 新文科背景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路径研究——基于黄冈师范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 周方方 | 外国语学院 |
52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与实践探索 | 胡娟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53 | STEAM教育理念下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 刘萍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54 | 艺术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 周青鹏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5 | 核心素养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提升研究 | 王小兰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56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兰智高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57 | 单元主题意义下的小学绘本故事教学研究 | 汪艳 | 外国语学院 |
58 | 黄冈市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 闫敏敏 | 外国语学院 |
59 |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音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陈锦华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60 | 依托名师工作室构建高校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研训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 何在海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61 | 基于能力培养下的黄梅戏男腔教学与男高音训练契合性研究 | 鲁昆鹏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62 | 基于人格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 武国辉 | 商学院 |
63 |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 MOOC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 | 王金禾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64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形体与舞蹈》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 徐敏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65 | “四新”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课程群需求分析研究 | 万呈惠 | 外国语学院 |
66 | 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 | 雷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7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 王小兰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68 | 英语词汇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版为例 | 王莎莎 | 外国语学院 |
69 | 党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研究 | 刘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70 | 课程思政背景下师范类高校“课堂+社团”互动共建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 | 刘彦君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71 | 中小学器乐教学模式探究 | 周文娟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72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设计 | 彭红 | 计算机学院 |
73 | “3+1+2”模式下高中生选考科目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麻城市为案例 | 兰智高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74 |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陈丽军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75 | “后疫情时代”地区性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 艾萍娥 | 外国语学院 |
76 | 立剧育人,以演促教—从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的创排谈高师舞蹈教学改革的探索 | 陈铭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77 | 师范认证背景下地理专业课程目标设计及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 戴国富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78 | 基于大数据评测的动态法律教学实践研究 | 彭榆琴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79 |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 韦春玲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80 | 高校黄梅戏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 | 李泽华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81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递进型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 孙军 | 美术学院 |
82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学实践研究——以《红色薪传》校本课程建设为例 | 周玉娟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83 | 基于TBL的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陈方 | 美术学院 |
84 | 高师音乐专业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徐玉莲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85 |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政治信念的培育机制研究 | 陈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86 | 中国古典文论与日本文学的鉴赏教学策略 | 郑新刚 | 外国语学院 |
8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贯彻十九大精神研究 | 黄树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88 |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第二外语(法语教学模式研究 | 罗彬 | 外国语学院 |
89 | 音乐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赵华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90 | 一带一路背景下卓越ICT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兰智高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91 |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课程设置探索与实践 | 王菊花 | 教务处 |
92 | 现代瑜伽融入幼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 张东炜 | 体育学院 |
93 |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 江砥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94 | 生命教育进初中校园方式方法研究 | 杨爱琼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95 | 《传播学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 杨丽 | 传媒与影视学院 |
96 | 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地理教学提升乡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 | 杨雪英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97 | 基于传承中国精神与文化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 汪金凤 | 外国语学院 |
98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孙喜杰 | null |
99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课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 崔艳莉 | 教务处、语委办、教师发展中心 |
100 | “思政引领 六共融合 六真衔接 四链贯通”的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任丽敏 | 化学化工学院 |
101 | 黄梅戏伴奏在器乐合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 刘洋 | 音乐学院、黄梅戏学院 |
102 | 地方文化与乡村教师的在地化培养研究 | 吴都保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103 | 奥维互动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王德良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104 | 新时代法学教育视阈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三进”融贯机制探究——以理论嵌入式教学方法为例 | 张华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05 |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 | 彭锦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06 | 基于"3+3"模式的《基础日语》课程思政研究 | 陈文林 | 外国语学院 |
107 | 基于BOPPPS-CDIO 融合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戴同庆 | 商学院 |
108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为例 | 李银霞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109 |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高师美育通识课程体系及实践研究 | 袁朝辉 | 美术学院 |
110 | 基于ADDIE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 孙幸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11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思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施宝林 | 外国语学院 |
112 | 地方高校“智能制造”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程晓敏 | 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 |
113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对话教学的目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 代朝霞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14 | 基于文化自信与传承语境下的“中外经典动画影片分析”课程思政化路径探索研究 | 李晓博 | 美术学院 |
115 | 新课标视域下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 杨洛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16 | 基于深度产教融合开展专精特新的工业智联产业学院建设与探索 | 刘华 | 计算机学院 |
117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思政教育现状调查和实践路径研究 | 黄钢 | 建筑工程学院 |
118 | 专业认证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余姣君 | 其他 |
119 | 黄冈“非遗”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原凯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20 | 数字化时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 | 赵云 | 地理与旅游学院 |
121 | 深度学习视域下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 任全玉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22 | “三全育人“背景下《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李芊芊 | 化学化工学院 |
123 |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 张云发 | 建筑工程学院 |
124 | 统编版语文教科书民间文学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研究 | 万桂红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125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李俊 | 建筑工程学院 |
126 | 高师院校“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 徐碧林 | 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 |
127 |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周学君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28 | 三全五育理念下大学体育综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曹烃 | 体育学院 |
129 | “双碳”目标下“四位一体”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 王冬云 | 建筑工程学院 |
130 | 中小学生溺水的体育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湖北省溺水事故的大数据分析 | 凌波 | 体育学院 |
131 | 《政治学原理》课程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 | 王彬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32 |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 叶文平 | 体育学院 |
133 | 智能建造理念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董旭 | 建筑工程学院 |
134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 贺小黑 | 建筑工程学院 |
135 |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现状与路径研究 | 李洁 | 外国语学院 |
136 | 课程改革中地方高校外语教师能动性提升路径研究 | 陈曼 | 外国语学院 |
137 | 新文科视域下传媒人才智能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 黄秋月 | 传媒与影视学院 |
138 | 高校思政课堂融入历史自信思想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 董夏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39 |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的实践与探索——以《工程财务管理》为例 | 管中柱 | 建筑工程学院 |
140 | “智能+”背景下“U-G-S”协同教研模式构建与实践 | 马慧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41 | “新工科+智慧教育”双重视角下混合式教学促进大学生高阶学习的研究策略与实践路径 | 陶振鹏 | 建筑工程学院 |
142 | 以“三元交互”重塑课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劭婷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43 | 学前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路雪 | 教育学院(一多书院) |
144 | 基于“五位一体”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郭娇 | 建筑工程学院 |
145 | 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 以《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为例 | 丁如春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146 | 田野考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郑鹏 | 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47 | 议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李霞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48 | 基于STEAM理念的研学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走进蕲春,探索蕲艾的奥秘”为例 | 周林楠 | 化学化工学院 |
149 | 将“本草纲目”文化思想融入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 | 李娜 | 李时珍学院 |
150 | 基于跨境电商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 孙宁 | 外国语学院 |
151 | 坚毅与愉悦对L2WTC的影响—A Three Wave Panel Study | 刘松涛 | 外国语学院 |
152 | 花样跳绳对青少年合作探究能力促进作用研究 | 祝福利 | 体育学院 |
153 | 基于项目驱动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彭燕 | 商学院 |
154 | 辨析式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缪小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55 | 高校影视传播专业新媒体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胡雨晴 | 传媒与影视学院 |
156 | 数字时代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新零售教学创新研究 | 张钢仁 | 商学院 |
157 | 新工科背景下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以物理化学实验为例 | 刘杰 | 化学化工学院 |
158 |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语言学导论》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 张慧芳 | 外国语学院 |
159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师范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类课程的工程体系构建探索 | 徐波 | 物理与电信学院 |
160 | 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专创产教双融合培养创业人才的创新与实践——以经管专业为例 | 江军民 | 商学院 |
161 |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法修辞”教学与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衔接研究 | 蒋静 | 文学院(苏东坡书院) |
162 | 提升持续学习动力---植物学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 董洪进 | 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 |